《開天辟地——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繪本系列》至今已經出版了30套作品中的前17套,其余作品將于今年8月與讀者朋友見面。昨天下午的思南讀書會上,上海文聯主席、上海中國畫院院長美術創作小組組長施大畏,社科院學者沈國明,在“......
新詩要不要標準?5月5日,在浦東臨港舉辦的“紀念新詩百年”研討會邀十余名詩歌界人士共話新詩未來。 從1917年《新青年》雜志刊出胡適的8首白話詩算起,中國現代新詩已走過百年歷程。關于新詩的質疑聲卻不絕于耳。在快速消費的時......
從1977年發表處女作《高高的苗嶺》算起,今年是葉辛從事文學創作40年。這其間,他創作的《蹉跎歲月》《孽債》等知青題材小說可謂家喻戶曉。5月6日上午,雖非“思南讀書會”例行活動時間,但讀者仍然把“思南文學之家”塞得滿滿當......
4月27日,第三屆上海市民詩歌節在浦東滴水湖畔南匯新城開幕。詩人趙麗宏、繆克構、楊志學等人以及上海部分詩社代表參加了開幕式。 “詩人沒什么專業不專業之分,都是用文字表達自己心靈世界以及對世界看法。”詩人趙麗宏表示,......
昨天,上海2017年的世界讀書日和往年一樣熱鬧。不過這熱鬧之中卻透著新意。確切地說,那些臨時的、應景的讀書活動少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些“永久性工程”。這座城市的閱讀推廣者們正力圖打造一頓永不落幕的閱讀盛宴。 政策持久性......
4月23日,是第22個世界讀書日。在2017“博庫·全民閱讀周刊春風圖書勢力榜”的頒獎典禮上,白金圖書獎、年度致敬獎和年度春風獎等8項獎項花落各家。其中,路內憑借《慈悲》獲得全場大獎——白金圖書獎,楊先讓先生因一部四卷本《......
“有一間書房,對我們這一代作家來說,曾經是一個夢想。”作家趙麗宏曾回憶,自己的寫作起始于偏僻鄉間的一間草屋里,那是“插隊落戶”的時候,一床,一桌,一油燈,還有堆在床邊的書,就是全部家當。在油燈飄忽的微光中讀書......
昨天是世界讀書日,午后的明媚春光里,暖風拂面的思南露天廣場上,愛書人簇擁在“致敬經典·世界讀書日側耳詩會”現場,14名滬上知名主播深情誦讀了17部經典作品,近200名讀者沉浸在文學的曼妙時空中。當李白的《清平調》、蘇軾......
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18日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中,一組數據耐人尋味:超四成的成年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較少,近七成的成年國民希望當地有關部門舉辦閱讀活動。當越來越強烈的閱讀需求遇到海量的知識和越來越多樣的......
提到俄羅斯文學,許多中國讀者往往想到的是下面這一串名字:托爾斯泰、陀思妥耶夫斯基、契訶夫、阿赫瑪托娃、茨維塔耶娃、帕斯捷爾納克、巴別爾等,但對于布爾加科夫、勃留索夫、索洛古勃、安德列·別雷、布寧、安德烈耶夫等人......
近期,中國網絡文學“出海”現象引發熱議。對于網文在海外的二次傳播,有學者提出,在全球流行文化輸出的競爭格局中,與美國好萊塢、日本動漫、韓國電視劇有一拼之力的,只有中國的網絡小說。處于起步階段的網文譯介被寄予厚......
對于中國的青春文學來說,新概念作文大賽不僅一舉推出一批知名青年作家,也因倡導“新思維、新表達、真體驗”刮起一股清新之風。如今,身處自媒體云集的互聯網時代,“新概念”平臺如何繼續吸引年輕學子? “新閱會”杯第20屆......
4月11日,上海圖書館發布了2016年度上海市公共圖書館閱讀報告。 截至2016年底,上海市中心圖書館“一卡通”服務體系成員包括總館1家,市級公共分館1家,區(縣)公共分館22家,街道(鄉鎮)服務點214家,大型居住區服務點1家,高校分......
巴老書桌上的恐龍瓷雕、太陽間書架上的《魯迅全集》、經蕭珊批注的讀者來信……在位于上海武康路的巴金故居,如果你能帶走一件東西,是什么?在哪里?為什么? 都說參觀博物館或故居最乏味,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袁堅卻在與巴金......
日前,由《上海文學》 雜志社攜手上海人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聯合舉辦的第一屆《上海文學》小說大賽結果揭曉。作家涂元偉的中篇小說《子宮不是宮》摘得大獎,默音《酒狂》、張蓉《鳥鳴嚶嚶》獲佳作獎,邱振剛《城里的月光》、......
“開天辟地——中華創世神話”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通過各種形式的優秀文藝作品,更好地梳理中華文明起源。除了有嚴謹梳理考證神話內涵的學術文本,活靈活現展示神話故事的連環畫版本外,還有已經基本完成的文學故事本,以......